长兴岛造船基地:
长兴岛位于上海市东北5公里的长江入海口处,紧邻
崇明岛。依长江、濒东海,总面积80平方公里,具有
59公里常年不
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一块造船宝地。2003
年11月18日,
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船长兴岛基地的前期工程
开始启动。
长兴造船基地就位于长兴岛的东南端 。
- 中文名
- 长兴岛造船基地
- 工程总投资
- 350亿
- 工程期限
- 2003年——2015年
- 规划面积
- 10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造船基地长兴岛造船基地
工程名称:长兴岛造船基地
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2008年初,原来位于黄浦江畔,拥有143年历史的
江南造船厂将整体搬迁到长兴岛造船基地,占地1145亩的江南造船厂旧址将成为2010年世博会会址。
世界最大造船基地长兴岛造船基地
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岸线长4.5公里,腹地深1.1
公里左右,共
有3条生产线,1、2号线为民品生产线,3号线为军品
生产线。将建
立4个大型船坞。其中一号船坞长520米、宽76米,二
号船坞长510
米、宽106米。特别是3号船坞长达580米、宽120米
,面积大约相当
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4个大型船坞都堪称“巨无
霸”
工程总投资:350亿以上
工程期限:2003年——2020年
船舶工业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性产业,是现代大工业体系的缩影,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工业水平。
中国造船业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明朝时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是当时世界水平最高的远洋舰队,充分展示出我国当时的先进造船水平。但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闭关锁国政策,西方的造船技术开始超越东方,中国的船舶制造业逐渐落后于世界。直到鸦片战争后,西方的坚船利炮敲开了国门,清政府才开始着手建立近代船舶工业。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创办的福建船政局,遂成为中国近代最早的造船工业。此后近百年时间里,战乱硝烟使得船舶工业艰难前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船舶工业重新起步,形成了完整的船舶工业体系,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快速发展,船舶工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个支柱产业,我国也成为世界船舶工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世界船舶制造中心已经历了多次从先行工业国家向后起工业国家的转移,目前东亚地区占世界造船市场的份额超过80%。日本、韩国虽仍为世界造船大国,但世界船舶工业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确立。世界造船中心的东移也伴随着造船王国的兴替:19世纪初,美国是造船王国;19世纪中叶轮到英国称霸,在第一造船大国的宝座上坐了近100年;进入20世纪后,1956年,日本的造船产量达到187.6万吨,一跃成为当时的造船王国;1973年,以韩国现代蔚山造船厂建成投产为标志,韩国造船也迅速兴起,经过近30年的努力,终于在进入21世纪后,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目前世界造船业竞争格局总体上呈现出由日、韩争霸逐渐演变为中、日、韩三足鼎立、欧美逐渐衰退的态势。
自1994年以来,我国造船产量曾经连续十三年保持在世界第三位。根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造船工业总计完成2881万载重吨的造船任务,同比增长52.2%;新承接船舶订单5818万载重吨,手持船舶订单2.05亿载重吨,上述三大指标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29.5%、37.7%和35.5%。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造船大国。预计2009年中国造船完工量将达到4000万载重吨以上,稳步向世界第一造船大国迈进。
为实现我国船舶工业跨越式发展,2006年8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我国将重点建设环渤海湾、长江口、珠江口三大造船基地,将原本位于内河沿岸的修造船企业迁移至沿海深水岸线,扩大船舶企业生产能力,形成具备整体竞争实力的产业集群。按照这一规划,国家发改委先后批复了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青岛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广州龙穴造修船基地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在这其中,上海长兴岛造船基地是规模最大的工程。一张气势磅礴的蓝图正在上海长兴岛徐徐展开,水深坡陡、视野开阔的南岸将崛起世界上最雄伟的造船基地。
工程数据概览:
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相当于1400个足球场,分两期建设
造船能力:1200万吨/年,占全国造船总吨位的3/1
修船能力:300万吨/年
船坞数量:8个50万吨级特大型船坞
主要企业:江南长兴、沪东中华、外高桥、中海长兴、振华港机、上海港机
长兴岛造船基地概况
上海长兴岛位于长江入海口处,三面临江,一面临海,归崇明县管辖,与浦东国际机场隔江相望。全岛呈长条形,东西长24公里,南北宽3~4公里,陆域总面积87.85平方公里,相当于新加坡面积的1/8。位于长兴岛中部的前卫农场是全国最大的柑橘生产基地之一,因此长兴岛素有“柑橘之乡”美誉。此外,长兴岛沿岸还具有59公里长,终年不淤、不积、不冻的深水岸线,是一块天然的造船宝地。
2002年底,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成功后,由于地处黄浦江沿岸的上海江南造船(集团)公司厂区正处于世博会址的核心区域,江南造船厂老厂区占地1145亩,占世博会园区规划总面积的14.45%。中国船舶工业集团(CSSC)与上海市政府达成协议,将其所属的上海江南造船厂等企业从黄浦江边整体搬迁至长兴岛。此举一是为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建设腾出土地空间,同时也是为谋求自身发展战略,利用长兴岛的深水海岸建造大型舰船。
江南造船厂前身是创办于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一百四十三年来,曾为我国制造出第一支步枪、第一门钢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第一代航天测量船等上百个“中国第一”,被誉为“中国第一厂”。百年“江南”,兴于黄浦江,又受限于黄浦江。尽管江南造船厂是中国造船业“旗舰”,但黄浦江水深有限,江上两座大桥又成为巨轮进出门槛,因此江南造船厂只能承建10万吨以下船舶。
2003年8月初,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与上海市政府就上海地区船厂布局调整的有关问题签署合作备忘录,其中明确提出在长兴岛安排八公里岸线,用于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系统内黄浦江沿岸船厂调整搬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在长兴岛规划建设一个拥有7个特大船坞,年造船能力将达1200万吨的大型造船基地。江南造船厂整体搬迁后,年造船能力将由80万吨,到2010年提高至450万吨,跻身世界十大造船厂行列。
2003年11月18日,世界最大的造船基地——中船长兴岛基地的前期工程开始启动。长兴造船基地位于长兴岛的东南端,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一期工程总投资约160亿元,岸线长4.5公里,腹地深1.1公里左右,占地面积5.6平方公里,备年造船能力450万吨,规模仅次于韩国蔚山造船基地,位列世界第二。到2015年基地全部建成后,年造船量将跃居世界第一,达到800万吨以上。
韩国现代重工集团蔚山造船基地,建于1972年,包括现代蔚山、现代尾浦造船厂,占地7.2平方公里,拥有9个干船坞,年造船能力约1000万载重吨。现代重工集团是目前世界第一大造船集团,30年来累计建造新船1000艘(合计7754万载重吨)。中船集团造船产能暂居第二位。
2005年6月3日,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开工典礼在长兴岛举行,随着工地上六台打桩机同时启动打桩,标志着这个世界一流造船基地,和中国最大的海军装备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这一天正好是上海江南造船厂建厂140周年生日,百年老厂走出黄浦江,走向长江口,开始向世界一流造船基地大步迈进。
七座特大型干船坞
船坞大小是衡量船厂修造船产量的重要指标。船坞三面接陆一面临水,设有挡水坞门;当船舶在干船坞内建造完成后,首先向船坞内灌水,至坞门内外水位齐平时,打开坞门,牵船出坞。修理船舶时采用相反的流程,就可以将大型船舶拖入船坞进行修理。船坞尺寸越大,就能够建造维修更大的船舶。
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共规划建设七座特大型干船坞,一期工程建设4座。其中一号船坞长520米、宽76米;二号船坞长510米、宽106米;三号船坞长达580米、宽120米;四号船坞长365米、宽82米、深14.1米,是目前我国软土地基上最深的船坞。四座特大型船坞都堪称“巨无霸”,面积大约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其中1号船坞用于建造30万载重吨以上的超大型油轮,年生产能力4艘;2号船坞用于生产17.5万吨的散货船,年生产能力12艘。3号船坞用于建造7000标准箱的大型集装箱船,年生产能力10艘;4号船坞用于建造大型液化天然气船。到2015年二期工程完成后,造船基地将拥有7个大船坞。届时,长兴岛也将成为世界最大造船基地之一。
整个长兴基地共配置了7台600吨以上的龙门吊,9座舾装码头和2座材料码头总长近3公里,水深12-16米,目前能建造这样高端产品的船厂还为数不多。计划到2015年实现造船能力800万吨。上海造船能力将由目前的400多万吨提高到1200万吨以上。未来,液化天然气船、 30万吨级油轮、 8000箱以上集装箱船等都将在这里诞生。
长兴造船基地一期工程共安装7台龙门吊,其中一号船坞安装二台600t×172m、二号船坞安装两台600t×187m门式起重机,主梁为双箱式结构,高10.5m,宽11.85m,主梁顶标高为86.5m。主梁上部设置一台2×300t上小车、一台主钩起重量为350t、副钩起重量为32t下小车。长兴造船基地二号线工程共计建造三台800吨龙门起重机,其中三号船坞区域安装二台,跨度为201米,四号船坞安装一台,跨度为158米。主梁为双箱式结构,高12米,宽12.75米,主梁底标高为76米。刚性腿为变截面箱式结构,内部设有电梯,与行走机构通过销轴连接;柔性腿为“人”字形,由上接头、两根撑杆及下横梁组成,与行走机构通过销轴连接。主梁上部设置一台起重量为2×450t上小车、一台起重量为500t/32t的下小车。2008年1月,七台起重机安装工程完工。
有了完善的设施还需要先进的生产组织管理方式,长兴基地共有3条生产线,其中1、2号线为民品生产线,3号线为军品生产线。超大型船坞采用并列半串联制造法,大大提高了船坞利用率。每条生产线呈“U”字型布局,确保从材料码头进料,到加工车间切割加工、分段厂制造、涂装厂涂装、总装、船坞搭载,最后到码头舾装,依次向前推进,不走回头路。经过这样一条流程,材料从码头运到基地,到最后下线已经变成一艘艘万吨巨轮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江南造船厂对民品4个船坞的规划中,还充分考虑了生产替代品的能力———2号船坞可建造阿芙拉型邮轮;3号船坞可制造大型海洋平台,如海上石油钻井平台;4号船坞可建造超大型豪华邮轮。新基地还将建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的含油废水处理站,其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30吨,废乳化液设计处理每天3吨。在噪声及振动控制方面,将在噪声较大的空压站房内设立吸声结构,安装消声器,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岛上环境的影响,为"绿色造船"打下基础。
2006年9月26日,长兴造船基地经过一年多建设,3号生产线正式启用。3号线占地面积近100万平方米,吸收产业工人近3000名,3号线的投入生产,标志着中船长兴造船基地建设取得了实质性成果。2007年5月22日,江南长兴造船基地首制船——为挪威STENERSEN公司建造的164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在3号线成功下水。210米长、30米宽、4.5米高的巨大抬船浮箱托起该船,缓缓移进人造港池。再经过排水、沉箱等多道作业,新船终于稳稳地靠上舾装码头。这是该基地采用新工艺下水的第一艘船舶。该船采用的浮箱下水技术,是江南造船(集团)公司首次用于万吨级以上船舶建造。该船下水成功,意味着江南在长兴基地的主要任务正由建厂转向造船生产